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经常陷入emo状态?需要认清这几个事实

上海玉佛禅寺 2023-10-12 13:47:38

情绪无法带来

真正的快乐

- 阿 姜 查 -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不只在佛经里,也在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思考中。

■ 各种感觉都无法持久 不应执着

当修止达到定时,心将变得清晰与光明,心理活动将会减少,只有很少的法尘会生起。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深沉的平静与快乐可能会生起。

但我们可能会贪着那快乐,因此,应该思惟那快乐是不确定的,而不快乐则是无常的。

我们会了解,各种感觉都无法持久,不应执着。若具有智慧,就会如此看事物,会依它们的本质了解其实相。

就如拿起一条打结的绳子,若用力的方向正确,结会松脱并逐渐解开,而不会再那么紧绷。

这就如了解事物是无常的,以前我们觉得事物一直会是它们那样,如此做时,就把结愈推愈紧。这种紧,便是痛苦。

像这样的生活非常紧张,所以要把结稍微松开,缓和一下。

我们为何要松开它?因为它太紧了!若不执着它,就能松开它;紧张并非一种恒常的状态。

我们将无常的教法作为基础,看乐与苦都是无常的、不可靠的,绝对没有任何事物是恒常的。

秉持这种了解,我们逐渐不再相信自己的各种情绪与感觉,邪见愈来愈少,对情绪与感觉的信赖也会随之减少,这就是解结的意思。

它持续松脱,贪着也将逐渐被拔除。

■ 情绪无法带来真正的快乐

当我们在自己、身与心,以及在这个世间上,看见无常、苦与无我时,将发现内心会生起一种厌倦。

这不是日常生活上那种让人感到什么都不想知道、看见或谈论,或完全不想与任何人关联的厌倦。

那不是真的厌倦,它还有贪着,我们仍未明了,心中还有嫉妒与厌恶的感觉,且执着于会造成痛苦的事物。

佛陀所说的厌倦或厌世,是没有喜好或厌恶的,是由了解诸行无常而生起的。

当愉快感在心中生起时,我们了解它是不持久的。我们称这种厌倦为“厌离”,它是渴爱与贪爱的反义词。

在我们看来,没有任何事物值得贪爱,无论它们是否合乎我们的好恶都没有关系,我们不会认同它们,或赋予它们任何特殊的评价。

如此修行,就不会让事物有理由来为难我们。我们已了解情绪无法带来真正的快乐:执着快乐与不快乐,以及喜欢与憎恶,只会造成痛苦。

若我们仍如此执着,就无法以冷静的态度对待事物,这种染着会造成痛苦。

诚如佛陀的教导,凡是会造成痛苦的事物,它本身都是苦的。

■ 一切事物都是“法”,它无所不在

因为我们了解,佛陀教导我们要知道四件事:苦、苦的起因、苦的止息与灭苦之道,他教导我们只要知道这四件事。

当了解它们时,一旦苦生起,我们就能认出它来,并知道它有个因,知道它不会无端出现,要解脱这个苦,就得先消灭它的因。

我们为何会有痛苦与不满足感呢?我们将会了解那是因执着各种好恶所致,并知道是因自己所造的业而受苦,是因为妄自赋予事物价值,才会痛苦。

因此,我们说:“觉知苦,觉知苦的因,觉知苦的止息,以及觉知灭苦之道。”当知道苦时,就能解结。

但必须先确定是朝正确的方向用力,换句话说,必须觉知事情的实相。执着将会被根除,这便是止息痛苦的修行。

觉知苦,觉知苦的因,觉知苦的止息,以及觉知灭苦之道。所谓的灭苦之道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与正定。

当我们对于这些有正确的了解时,便会有正道。这些事将那止息痛苦,为我们带来戒、定与慧。

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这四件事,必须想要了解,想要看见这些事的实相。当看见这四件事时,我们称此为“真实法”。

无论我们向内、向前、向左或向右看,所见全是真实法,只是如实地看见每件事物。对于那些已悟入法的人来说,无论去到哪里一切事物都是“法”,它无所不在。


注:文章分段根据手机阅读习惯有所调整。



节选自《关于这颗心》阿姜查 著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

可以查找、购买并阅读完整的书籍

  责任编辑:印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