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生命中的四大财富,早发现早珍惜!

上海玉佛禅寺 2024-03-25 13:25:49

2500年前,当佛陀在第一次讲法后,听说有一位叫“迦叶”的修行人智慧勇健、颇具人缘,便想要去教化他,从而引领更多人信乐佛法。于是在尼连禅河旁,迦叶收获了生命中的四大财富,今天便为大家分享这四大财富,愿早加珍惜。

生命中的四大财富

佛即答言: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厚,无为第一安。

——《太子瑞应本起经》

一、健康无病

不管是出世的修行还是入世的事业,健康都是一切的基础。

平时我们不觉得健康可贵,可是一点头疼脑热,或是一颗小小的牙齿,就能够轻易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时不但自己苦恼,还会影响亲朋好友为我们担忧。

除了健康的体魄,安定的心灵也是生活与修行的必要条件。

《大般若经》记载了四种心理疾病:“心病亦四,一者贪病,二者嗔病,三者痴病,四者慢等诸烦恼病。”

对这四类若不加以重视、警惕,不光会影响他人、结下违缘,还会一次次地伤害到自己,令伤口越来越深。

比如我们知道不该发脾气,但情绪来了往往控制不住,原因就是久远以来常常发脾气,反复熏习之下,使得内心瞋恨的种子太有力量。就像有人喜欢喝咖啡,今天喝,明天喝,慢慢习惯了,一天不喝就提不起劲。

身心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因此佛菩萨也在《心地观经》中劝诫我们“观自身如新生子,慈母怜愍,恒加守护。我身亦尔,若不守护病之身心,即便不能有所修证。”

二、少欲知足

第二种财富是“知足”。

与“知足”相对的便是“贪取”。过分的贪取是很苦的——得不到的时候,百般筹谋,焦虑企盼,还没有尝到快乐,便已饱受煎熬;得到了也不满足,还想要更多,如是循环。

因此佛陀在《佛遗教经》中开示:“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

但“知足”并不等于“躺平”。

佛法中的少欲知足建立在发心、精进修学的基础上,是为了成就佛道、利益众生而减少五欲的享受,是朝着“证菩提”的目标而跨越“贪欲”的障碍,奋勇前进的积极态度。

而“躺平”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非主观的积极追求。

三、益友数个

“益友”是我们人生的第三大财富。

对于“益友”,佛教和儒家的标准都差不多,这里用孔子的三个标准来概括:友直、友谅、友多闻,意思是要结交正直不奉承、宽厚诚信、知识渊博的朋友。

这样的朋友有四种可亲之处,如《长阿含经》载:

一、止非:见人为恶,则能遮止;示人正直;慈心愍念;示人天路。

二、慈愍:见利代喜;见恶代忧;称誉人德;见人说恶,便能抑制。

三、利人:护彼不令放逸;护彼放逸失财;护彼使不恐怖;屏相教诫。

四、同事:为彼不惜身命;为彼不惜财宝;为彼济其恐怖;为彼屏相教诫。

四、无为安乐

四大财富中的最后一个便是“无为”,也即佛陀所证“涅槃”境界的别称。

涅槃,意译为“圆寂”,但并非常人以为的“死亡”,而是当一个人的智慧和德行都达到究竟圆满的时候,连生死和烦恼也都超越、杜绝了的状态。

它是圣者所证得的不生不灭、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佛弟子生生世世所追求的无上财富。

佛陀涅槃前的一句“以戒为师”,虚云老和尚临终前的一个“戒”字。

2500年来,祖师大德们纷纷为我们指引如何找回这份财富,而我辈佛弟子也应精进持戒、奉行诸善,方不负三宝之恩。

  责任编辑:印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