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3)】悟才:中国佛教文化的自信与担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感悟

微言宗教 2023-12-11 14:50:04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 年10 月16 日至22 日在北京举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为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宗教工作领域落地见效,《中国宗教》约请宗教工作部门、宗教界代表人士以及宗教学研究队伍,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笔谈,以供交流。从即日起,微言宗教将陆续转发。


中国佛教文化的自信与担当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感悟

悟才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踏上了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清形势,明确路线和方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已成为每一个公民当下的自觉行为。作为一名佛教界人士,更要以国家的发展和民族振兴为己任,在贯彻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同时,达到知行合一、理事无碍。

以下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部分内容,谈一些学习感悟。

佛教从古印度传到中国,在中国扎根,形成以经、律、论三藏典籍为代表的完备的宗教体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佛教要健康传承,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适应性。党和政府支持保护佛教信仰自由,维护佛教信众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既要有中国佛教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又要有深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由此看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以优秀文化引领民众提高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当代佛教文化在引领信众向上向善方面,也能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例如,佛经在揭示世间“无常”的同时,明示有个“真常”的自性法身。在解析“世间皆苦”的同时,开示消除苦难和烦恼的方便法门。在剖析“贫苦多怨”病根的同时,也提供“菩萨布施、等念怨亲”的解决方法。在说明因为宿世的业力,众生有三界六道之分的同时,也主张众生平等,通过修行消除业障而究竟解脱。在宣说娑婆世界的缺憾和不圆满的同时,也强调“心净则国土净”“心平则天下平”,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人生际遇。由此不难看出,佛教既有辩证法又有方法论。佛教把看似消极却无处不充满积极的人生信条告知世人,用一种平和无争的处世态度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佛教信仰者来说,通过参究佛学教义,能够树立豁达的人生观和开放的世界观,不断地契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佛教在中国,就必须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走中国特色的传承道路。坚持佛教中国化,讲好中国佛教故事,是党和政府对中国佛教在新时代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是当前和今后我国佛教健康传承的前进方向和重要举措。当前,佛教界对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的信念也是坚定不移的。践行佛教中国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佛教界人士顺应伟大新时代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同时,我们要引领中国佛教界以充分的文化自信走向世界,积极开展同各国和各地区的佛教文化交流,向世界传递中国佛教声音,进一步彰显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不断为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而作出努力。

当前,我们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心中。要始终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国佛教优良传统,践行人间佛教理念,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行稳致远,推动新时代中国佛教健康传承,团结引领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与广大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圆通禅寺住持)


  责任编辑:印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