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北宋才子栖霞寺半夜烤火,一声虎叫悟出千古名作

来源:南京栖霞古寺 2022-02-14 09:59:10

俞紫芝(?~1086),北宋诗人,字秀老。金华人,寓居扬州(今属江苏)。少有高行,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

一日,他夜宿栖霞寺时,因天气寒冷便在屋里烤火。谁知山里突然传来一声虎啸,他抬头望了望外面的山月,一时竟有了灵感,当场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

王安石听说此事后,专门派人把诗找来品读。结果一读他就放不下了,一面啧啧称赞,称自己是万万写不出此等好诗的;一面又默默把这诗写在自己的扇子上,时不时拿出来和门人们品读。据《石林诗话》记载,王安石读到最后7个字,都不得不服气,表示:“新诗比旧仍增峭,若许追攀莫太高”,这是说自己比不上对方了。

那么这首让王安石如此服气的诗作,到底写了些什么呢?大家且看:

《宿蒋山栖霞寺》

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

诗作本身的意思,看起来是挺简单的,但却别有一股禅意在里头。诗的前两句,看似很普通,但明如白话的语言里却自有一种质朴之美。

诗人独自坐着,时间久了便觉得有些疲倦,身上也阵阵寒意。于是,冻得不行的他便烤起火来。在这两句里,用了几个很有意思的形容词:独、清、碧、暖。前3个都是冷色调,最后一个是暖色调。很显然,理佛后的诗人从内心上已经有一种转变。

在后两句里,诗人开始“放大招”了。半夜了,童子睡得死死的,叫都叫不醒。一片万籁寂静下,诗人却听到一声虎啸。只要读者稍稍想象一下,就能感受到在孤寂的山里,听到虎啸会是怎样的一种潇肃。于是,诗人顺着声音望去,看见一轮山月高高悬于空中。

其实俞紫芝的诗里,也有一种“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美感。一向喜佛的诗人内心其实是平静的,所以令人生畏的虎啸声,对他来说不过是自然里最普通的一部分。甚至,伴着高高的山月,还有一股自然的美感在里头。

“猛虎一声山月高”这7个字,只是淡淡一笔,就把前3句看似松散的平铺直叙,一直子提高了一个档次。正因为前面看似稀松平常,当虎和山月出现时,才会给读者那么大的震撼。看得出来,诗人其实是一个布局高手。

纵观俞紫芝这首诗,在空间设景上,由屋内写到屋外,有听觉、视觉、触觉,整体结构上十分立体。而出现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我”,一个是童子。一个心有猛虎却异常平静,一个内心纯净、睡得安宁。两个人物形象,其实代表着禅学里的两种境界,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