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唐高宗李治御制明征君碑

南京栖霞古寺 2022-07-07 11:32:22

南朝宋泰始年间(公元465-471),居士明僧绍曾游摄山(今南京栖霞山)。建元元年(479),南朝齐高帝萧道成下诏,征僧绍为散骑侍郎,僧绍拒绝,之后历览山水,途经摄山,意欲隐居于此。此时山中虎蛇横行,人踪久绝。僧绍披荆斩棘,结庐隐居。

永明元年(483),南朝齐武帝萧赜又征僧绍为国子博士,僧绍隐居求志,再次拒绝。因为明僧绍屡次不受征召,拒不出仕,后人尊称为明征君。

不久有僧辩法师,仰慕僧绍,率徒众来摄山安居,栖霞之寺由此创名。僧辩法师戒行坚明,律轨严净,与僧绍结为好友。僧辩法师安居不久即往生。

南朝宋末年(479年左右),法度法师游于南京。法师少年出家,梵行殚苦,法性纯备。僧绍待以师友之礼。僧绍曾梦见山岩有如来光彩,永明二年(484)往生,即舍所居栖霞精舍,请法度上人居之。南朝齐永明七年(489)正月三日,法度上人营造建成。建武四年(498)法度上人于栖霞寺圆寂,临终前付嘱于慧振法师。

唐高祖李渊改栖霞寺为功德寺,增治梵宇四十九所,楼阁延袤,殿宇鳞次。

明崇俨是明僧绍的六世孙,善长神道法术,能够役召鬼神。唐高宗李治闻其名,召之。明崇俨每次觐见高宗,则借以神道叙述时政得失,高宗深加赞许。

唐高宗少年时即崇信佛法,贞观二十二年(648),时年二十岁的皇太子李治负责为三藏法师玄奘造慈恩寺,又为玄奘法师造翻经院。下令剃度三百僧人移居慈恩寺。麟德元年(664)玄奘三藏圆寂,高宗哀恸伤感:“朕失国宝矣。”言已呜噎,悲不能胜。翌日又对群臣说:“苦海方阔,舟楫遽沈。暗室犹昏,灯炬斯掩。”言已,呜咽不止。

栖霞寺原来是明崇俨祖宅,上元三年(676),唐高宗为栖霞寺制《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御制碑文,书法家高正臣书写,笔法俊逸清秀,刚柔有致。高宗改功德寺为隐君栖霞寺,御书寺额,在碑后御书“棲霞”二字,笔势雄健,笔力遒劲雄浑。明征君碑因为是高宗御制,所以躲过了唐朝的会昌法难(840-846)。

五代时徐铉曾作《摄山栖霞寺新路记》,赞叹“栖霞寺山水胜绝,景象瑰奇”,“高宗大帝刊圣藻于贞石,纡宸翰于璇题。焕乎天光,被此幽谷。”

明朝全祖望称“摄山碑刻,其以明征君得传者,首是碑”,“江左二十余州,唐碑甚寡,斯为仅见。”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