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被误为圣母的观音像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2022-11-03 09:19:58

文章信息

作者:陈禹默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内容简介

福建德化是历史悠久的白瓷重要产地,在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达到了高度的繁荣,此时期的白瓷观音像在日本被当成“圣母玛利亚”,受到日本基督徒的崇拜,是世界历史上一次非常独特的现象。文章作者就德化白瓷观音误认为是圣母的产生背景、文化等进行分析,内容共分三部分:

首先,对“玛丽亚观音”现象的考释。通过对明清德化白瓷观音在日本被基督徒当作圣母玛利亚来崇拜的历史事实进行考察,结合当时日本宗教信仰的某些特点以及中日海上贸易史,充分明确其存在的客观性,指出其跨文化交流下的文化误读现象是“有意识误读”。

其次,分析白瓷观音像与圣母像的画面构成、服饰、表情、身体姿态等异同以及原因。(一)受观音信仰女性化和世俗化演变的影响,德化白瓷观音体现出典雅端庄、安详平和且平易近人的女神形象。明清时期传入日本时,菩萨救苦救难的“慈悲女神”与圣母所代表的“慈祥的母亲”形象有很大的相似性。(二)白瓷观音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使其在形象上出现了某些可能象征基督教的元素,使两者形象具有相似性。(三)两者形象都经历了一个世俗化过程,白瓷观音平易近人的特点,正好与谦逊、恭顺的圣母像契合,这使得二者更能为信徒们所接受,甚至使两者的形象重叠,产生由此及彼的宗教热情。因此,日本基督徒才大量地使用白瓷观音作为圣母的替代品。

最后,通过耶稣会、西班牙教会在日本适合民众特有的传教方式,解析误读发生的社会与文化原因:(一)白瓷观音在形象上与圣母有相似之处;(二)两者在宗教含义上有相似之处;(三)由于耶稣会传教士对日本社会文化的适应性行为,使基督教在日本传播时与其它日本宗教的矛盾并不尖锐,为日本信徒在日后需要寻找圣母的替代品时,可以接受观音这种佛教偶像;(四)日本幕府禁教政策的发布,使传教士改变传教方式,非仅停留在对偶像的单纯膜拜和狂热的殉教行为,转而强调信仰内在化,用各种方式保存自己的信仰,这其中就包括以白瓷观音作为圣母的替代品继续礼拜活动。

总之,通过明清时期的德化白瓷观音像误认为“玛利亚观音”出现的缘由与社会背景的分析,说明中国佛教和西方基督教传入日本对其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成为白瓷观音被误读为圣母的原因。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