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就是被祭祀。尧在山西临汾有尧庙,就是宗庙飨之。舜的庙在哪,我还不知道。禹的庙、大禹陵,据说葬在了绍兴。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尧舜禹的后代也很多,跟孔孟一样,要是去找也会有尧的多少世孙、舜的多少世孙,子孙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这已经很直接了。孔子斩钉截铁的说,故大德必得其位,前提你是大德。你德够大吗?你德够大,就是良知光明。你良知不光明,就是无德,厚德载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厚德”就是积善之家,所以你必得其位。如果你是良知光明的人,如果做企业,你就会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家;你是公务员,你就会做到不是为了谋职务、不是为了升迁,而是做到匹配你德的那个职务,在这个职务上为老百姓谋福利,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你也获利了,本来你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科员,后来可能成了厅级干部,你自己也获益了,你就是必得其位。
必得其禄,就是所有的丰盛。如果你是个科员,你是科员的待遇;你是个厅级干部,你就是厅级干部的待遇;你是个打工的,你就是打工的待遇;你是个企业家,你就是个企业家的待遇。必得其名,你还会得到美名。谁会去骂尧舜禹呢?骂尧舜禹、孔孟的人,都是良知不光明的人。骂毛主席的人,不是汉奸就是卖国贼,或者是别有用心、别有目的的人。而且越是往后,比如尧舜禹、孔孟,越是往后500年、1000年、2000年,他们得到的美名就越多。
必得其寿,你还会长寿。
所以,你想得其位,得其禄,得其名,得其寿,对你的要求就一个:“大德”、厚德、明德、俊德、玄德;换句话说,良知光明;换句话说,从心上改,心不再起妄念,你才可以。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老天爷根据这个材,得到他应有的价值。袁了凡也说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你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该栽培你的,老天爷就栽培你;该让你覆灭的,老天爷就让你覆灭。老天爷只不过是根据你,来这么做的。老天爷不会看你怪可怜的,不让你覆灭了,该覆灭就会覆灭,万劫不复;你该得其位,得其禄,得其名,得其寿,就会让你得。老天爷是中性的、是一,没有评判、没有自己的任何意思在、如实如实的反映你。
孔子引用《诗经》中的一段文字,《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嘉乐君子,就是为善,就是清净,就是良知光明的人。令德,就是明德、俊德、厚德。宪宪,就是良知光明的样子、光辉的样子、明亮的样子,一个和平喜悦的君子的德行是光辉的,良知是光明的。
这个人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他是为别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慈悲之心、一体之仁,他对别人只会是好,就是宜,有益于别人,对人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做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经商,不是为了牟取暴利,是觉得这个产品真的能帮助到别人,他获取相应的、心安理得的利润。他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别人,慈悲一体,所以他受禄于天,老天爷栽之、培之,老天爷会保佑他。保佑命之,自天申之,他的所有是自天而来,名、寿、位、禄,都是上天给予的。
故大德者必受命,孔子用的都是“必得”,“必寿”,就是没有意外、必定如此。2500年前的孔子说的和400年前的袁了凡说的,同一个意思。
引用这段文字就是来说明,袁了凡在这里说的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更详尽的解释一下,就明白这句话的分量,就知道修德、修身的重要性,就知道改命到底是怎么改的。孔子、王阳明、佛陀讲的都是立命之学。
袁了凡说这是至论也,是真理。
试以往事徵之,袁了凡说,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