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万镒,福不满也,袁了凡说,比如你布施,以财济人,就是财布施。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三轮体空就是,没有布施者,没有被布施者,没有布施过程,是谓三轮体空。 比如,我给你1万块钱,没有我、也没有你、也没有我给你这1万块钱及这个过程,这叫三轮体空。三轮体空就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里讲的,“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一个菩萨,如果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他就不是菩萨、是凡夫,菩萨是觉悟者。 这也就是我们一直讲的:你是谁?你是“觉”。但是,你不是张三,你不是李四,你不是王五,你是那个无与伦比的存在,你是“觉”、你是“心”、你是“道”、你是“良知”,这个就需要你开悟了。你不开悟,这个是做不到的。 《心经》里讲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是空性的。也就是杰德在《开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里讲的,只有“觉”存在,也就是一心三藏。这个“心”,就是开悟的心、就是佛心、就是圣贤之心,跟慈悲、爱、喜悦还不一样。 《霍金斯能量表》最高能量级叫开悟,开悟能量值700-1000。开悟之下爱、喜悦、和平。也就是说,最高的能量级叫开悟,最高的心叫开悟,这就是良知光明,这就是明心。在这个情况下,才能一心清净,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一念信解如来藏,累生累世的业一笔勾销;可以消千劫之罪,必须是信解如来藏。如果你不信解如来藏,千劫之罪消不了的。这个叫积功德,永不退转。 系列课程做功课是最简单的。格物致知就那点儿东西:觉身体、觉思想、觉情绪、觉真相;知行合一都不需要去学,格物致知做到一定的境界,慢慢就越来越能知行合一;最难的是心外无物、心即理也、一心三藏、三轮体空,也就是一乘法,这个只能熏修,没别的办法。 灌顶就像种种子。灌顶不神奇,我们现在就在灌顶,就是给你种种子,种阿赖耶什里关于真相的种子。你今天听了这个课,这三天不是说听完就没事儿了,只要种下去的,经过你的耳,入了你的心,它全在阿赖耶什里了,这个种子越种越多。你回家了,你说这课结束了,它可没结束,它在你的阿赖耶什当中,几何级数的裂变,就像一个种子种下去,明天2个、后天4个、再后天16个,然后再16的平方、16平方的平方……最后,一颗种子就是一片森林。你种的慧根不是静止的,一直在肥沃的土壤里面几何级数的裂变。所以看着是三天,其实是你一生一世。 袁了凡讲此心未忘,就是你没有做到三轮体空,你一直在说我的,我的希望小学、我的布施、我的救助对象。黄金万镒,福不满也。镒是重量单位,就是两,1镒是20两(还有一种说法是24两),就是几千斤的黄金。比如你捐了1000万,但你老惦记着这1000万是你做的布施,那福不满,你积的这个福没那么大,如果你再发心不对,连福也没积,还造孽。这是半和满。 原文:何谓大小? 昔卫仲达为馆职,被摄至冥司,主者命吏呈善恶二录。比至,则恶录盈庭,其善录一轴,仅如箸而已。索秤称之,则盈庭者反轻,而如箸者反重。 仲达曰:“某年未四十,安得过恶如是多乎?” 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 因问轴中所书何事? 曰:“朝廷尝兴大工,修三山石桥,君上疏谏之,此疏稿也。” 仲达曰:“某虽言,朝廷不从,于事无补,而能有如是之力。” 曰:“朝廷虽不从,君之一念,已在万民,向使听从,善力更大矣。” 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来看大善和小善,说白了还是心,这个说的更直接,就是直接告诉是你的念。何谓大小,昔卫仲达为馆职,被摄至冥司,主者命吏呈善恶二录,卫仲达据说是宋朝的官员,在做馆职的时候,相当于现在的文官、文职。被摄至冥司,就是在阴曹地府了。这就我说的为什么把《了凡四训》中很多给删除了,因为这些说起来神神叨叨的,但是保留了两个,后面还有一个,因为很能说明问题。 主者命吏呈善恶二录,主者可能就是阎王爷或者谁,让冥司的工作人员拿来两个东西,一个是记录卫仲达善的卷轴,一个是记录恶的卷轴。比至,则恶录盈庭,其善录一轴,仅如箸而已,就是把记录卫仲达善的、恶的卷轴拿过来,盈庭,把房间都堆满了,是很多了,记录恶的卷轴多不胜数;善的卷轴仅一个,如箸而已,箸就是筷子,就像筷子那么细,善就很少啊。 索秤称之,则盈庭者反轻,而如箸者反重,结果拿秤一称,堆满房间的那些记录恶的这些册子反而重量不如这一根筷子一样的记录他善的册子的重量重。卫仲达说:某年未四十,安得过恶如是多乎?我还不到40岁呢,我怎么会这么多恶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