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你只是有点不高兴,无所谓;只是有点胃堵着,无所谓。觉得胃堵就堵嘛,胸闷就闷嘛,不把它去掉,这是小恶,逐渐积累就变成了足以灭身的大恶。小恶小善还是不要看行为,要看你的发心。如果看行为,你可能把善当恶,把恶当善。
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最后已经没办法了,不可解就是你已经解不开了。最后有的人可能就在痛苦当中就离世了,一身的疾病走了,一生的遗憾走了,一生的不甘心走了。这种人有啊,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也咽气了,死不瞑目嘛。所以《易》曰:“何校灭耳,凶。”。何校是带着枷锁,灭耳是把耳朵给遮起来。把耳朵遮起来,眼睛没遮起来吗?鼻子没遮起来吗?就是把你的六根全部遮蔽了,就是看不见、听不见、还带着枷锁,凶。
所以,《易经》就是给你人生吉凶。很明确的告诉你,任何一个小恶,如果不去把它去掉,都会把你带往凶的一个境界。你人生想好,怎么可能呢?所以袁了凡引用《易经》的一句话,“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原文:《书》曰:“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此一说也。
《书》曰:“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尚书》说,商就是商纣王,封神榜里的纣王,商纣王恶贯满盈。如贮物于器,就像把一个储物的容器给它装满了。比如你家里的箱子装满了、水缸装满了,已经装不下了,那就是罄竹难书呀,这个罪恶太大了,所以商纣王最后是灭身,最后自焚,最后国破家亡身死。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造的恶太多了,商纣王的罪恶封神榜里有很详细的演绎。
勤而积之,如果积善,你勤而积之,它就满了;积恶,你勤而积之,它也满。善和恶,你懈而不积,那就是半满,所以穷凶极恶的人也不多。大部分人不会像商纣王,大部分人很平淡、很平庸、很平凡,积恶是懈而不积,就是没有那么大的恶念;他可能就是乡愿,可能就是讨好啊、牺牲啊,并不是那种违法乱纪,反社会啊,所以呢,是半满就是半恶。半恶呢,过得平平淡淡,也郁郁寡欢,因为一辈子不开心不得志。此一说也,这就是半和满的一个说法。
往期回顾